我院实验医学科精准帮扶华西检验学科联盟单位广元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据其2020年年度报告显示,目前公司已形成高纯晶硅产能8万吨,在建年产能超过15万吨,2021年产能将超过保利协鑫,成为新的硅料王者。
20112012年是中国光伏的至暗时刻,也是新旧势力完成交替的历史拐点。置身其中的企业家们则胸中各有丘壑。
手握定价权的海外硅料厂商趁机提出签订长约,担心成本继续抬升的国内光伏企业嗷嗷待哺,纷纷提前锁定订单和价格。无奈之下,尚德选择了赔偿2.12亿美元取消部分合同。因为此时的他心中已有一个更大的布局,转型能源物联网,切入这一未知的星辰大海。2007年,赛维和英利先后赴美上市,前者以4.86亿美元的融资额创下了当时中国新能源企业在美IPO的最高纪录,32岁的彭小峰登顶江西富豪榜,后者的掌舵人苗连生则以近140亿的身家稳坐河北首富的位置。与李振国、钟宝申,曹仁贤、高纪凡一起留在舞台的,还有饲料起家,然后养鱼养到世界第一的通威刘汉元。
他在书中洋洋洒洒、高谈阔论,核心就是中国可以通过光伏革命来实现弯道超车,完成国家崛起。而中国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85%,占全部温室气体排放的约70%。而在干实事上,事情进展刚刚到第一步,企业家便对外宣称已经做到了第二步甚至第三部。
以低价接单的企业只看重眼前利益,看似迫不得已的个体选择却在危害行业整体的健康发展。加之经济危机、国际贸易摩擦、政策剧变等叠加,行业周期往往又伴随产业洗牌。事实上,纵观中国光伏发展的20年,供应链的不同环节的不平衡、矛盾甚至战争,其实早已存在,只是去年今年表现得极为突出。我给你们每个人三次机会,你们猜猜别人是怎么回答的,跳出光伏行业自身,其他行业是怎么看的。
当时我们讨论了一个问题到2050年,光伏在全国发电总量中的占比能达到多少。我们看看华为的老大是怎么思考企业经营风险的。
光伏行业不是有钱就能搞的产业,他现在的门槛远超你的想象,所以不要线性思维而低估了光伏龙头的护城河而去投资一些阿猫阿狗,有可能在红火的产业链背景下你并不赚钱。现在再看再思考,如今大大小小的数万家光伏企业,是否都具备了抗周期、抗波动、抗击风吹雨打的成熟经验和能力?答案显然是否定。潘乱的一篇《腾讯没有梦想》,让马化腾亲自冷静作答。光伏四诫:产业火热时一涌而上,遇到寒冬一哄而散,最终留下一地鸡毛!光伏,曾经是一个看起来门槛很低的产业。
我们看到,从2019年至今,各种各样的资本跨界光伏,国有资本加速跑马圈地,强烈冲击光伏固有利益分配与竞争格局。记得任正非说过: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从过去两年进击光伏的资本来看,黑鹰光伏认为有三大类:其一,众所周知,以五大四小为代表的国有资本强势进击光伏电站投资环节,极大改变了下游的竞争格局,进入十四五,国有资本将是新能源电站投资的绝对主力。回归价值,价值营销,才是光伏营销的根本出路。
第二,家用光伏质量参差不齐。当时有不少光伏人调侃: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
再看看其他中产的特装展位,也无非把产品挂出来、技术讲出来,香肩露出来,大长腿露出来,然后突然把音量放大,通过劲歌热舞来把人群吸过来。具体到出现火灾这样的严重事故,影响的不仅是电站的安全,也会对电站下方的厂房设施以及人员财产安全造成危害,从更长远的视野,影响的是光伏在社会上的口碑和形象。
恶意的低价中标,结果往往是饿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甲方、抢别人的单,断自己的路。从光伏产业发展历史回顾,类似企业的最终结局,往往并不乐观。这里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只是陈述我们这个产业过往存在的一种现象,以及大家的一些思考。黑鹰光伏曾大量询问过从某某某光伏企业离职的中高管,为什么离开那家企业?我们常常得到这样类似的回答:老板爱玩资本,不实在,对员工利益的关注度低。其三,过去的2020年,一些与光伏八竿子打不着的企业,开始跨界光伏。不过,与低价竞争带来的劣币驱逐良币向对应的是,从2020年至今,行业因供应链战争导致的涨价竞争,带来的到底是劣币驱逐良币还是良币驱逐劣币?在往后,光伏平价后,迅猛发展的产业里,是否还会出现恶意的低价竞争?完全有可能。
按照硅耗量,硅料每涨10元/kg,对应组件上涨3-5分/瓦,从当前价格水平来看,组件价格超过1.8元/瓦已成定局,如果硅料价格持续当前走势,2021年组件要重回2元/瓦时代。最低价中标,带来的一种不良后果是劣币驱逐良币,导致产品质量不过关,甚至酿成安全事故。
它的结果也只能是:产业的舆论环境,只有企业家喜欢听的那一种声音。请每一位光伏厂商扪心自问,你的品牌的核心价值在哪里?话说回来:光伏人作营销,真不容易啊。
信息的影响力总是被放大了的。在市场不好的时候他们更愿意相信不好的消息。
有的企业营收刚过百亿,企业的创始人已在标榜自己掌舵下的企业是伟大的企业。遗憾的是,中国光伏仍不具有这样的产业舆论环境。在2019年的一场重要论坛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李俊峰向在场的企业家抛出了一个问题。本文没有任何贬损之意,意在梳理产业过往的一些现象,引以为戒,更好前行。
光伏二诫:行业舆论环境只有褒奖,只说好话,多元的、批评的产业舆论环境严重缺失!回顾光伏行业20年,总是有那么几年,总有那么个阶段,整个行业的舆论环境你好我好大家好,有褒奖,只说好话,多元的、批评的产业舆论环境严重缺失!还记得光伏531新政后几天的舆论事件吗?531新政出台后,不少媒体做了反思、组织讨论,甚至直接指出政策一刀切可能带来的产业灾难。黑鹰光伏判断,自去年至今,光伏产业整体一片大好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风险和变数再叠加,危机何时爆发,是否会爆发,无人能知。
这就是对立情绪,是很多传统能源的从业者对光伏的认知和定位。第二,成长中的光伏产业舆论机构目前还是典型的寄生生态。
光伏七诫:很多光伏企业没有应对周期变化和寒冬的经验和准备,潮水突然退去,立马成为裸泳者!市场竞争太残酷了,经营企业太辛苦了。比如,以户用为代表的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前景始终被各界看好,但近年行业依然乱象丛生,户用领域也出现了不少事故;一些不良厂家趁机将降解、拆卸、低质组件以次充好,更有一些电站投资商为了降低成本,也给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留下缺口!相光伏调查报告显示出以下问题:第一,家用光伏行业基础标准匮乏。
但对于以扎实的制造和技术创新驱动的光伏产业而言,如果一家企业小有成就就开始放松实体,企业家或高层把大量精力放在玩资本,老想着靠资本一夜冲天,那这家企业可能就危险了。资本往往是一把双刃剑,资本与实业结合得好,往往能助力企业快速发展。问题是,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中国光伏何时才能构建良好的全供应链发展生态?何时能构建一种内生的、市场化的供需平衡机制、协调机制、竞争机制?光伏十诫:产品质量问题依然存在,千万不能一颗老鼠屎搅坏一锅汤!过去这么多年,中国光伏产业获得巨大发展,光伏产品质量持续提升。就在那两三年,中国光伏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到了2012年,全国31个省市大力扶持光伏产业,各地产业园达到300多家。
在我们的印象中,曾经很多光伏展会,人流攒动,震耳欲聋,声嘶力竭,论坛赶场,你方唱罢我登场,这就是中国各行业展会的一个缩影。光伏五诫:过往营销困局:费力未必有用,除了卖力叫卖的疲惫和觥筹交错的醉意,真的有多大收获呢?更有效和更专业的差异化营销在哪里?曾经很长一段时间,特别是2018年531之前,中国光伏产业大大小小展会不断。
这确实是个庞大的数据。但很快,很多内容就被删除,不少媒体被相关机构或相关领导打招呼。
具体体现为库存变化带来的库存周期,由产能变化带来的产能周期,由技术变革带来的经济周期。与此同时,一些热衷玩弄资本的企业家,在企业稍有规模后,对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先进产能的布局、员工发展与福利等等方面却不上心。